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认知科学(转译自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cognitive-science/)

认知科学(来自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本文初稿于1996年9月23日,重修于2007年4月30号
认知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研究思维智力,相关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和人类学。它的起源,从学科思想来说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多个领域的研究者开始从复杂的表示和计算过程来建立有关思维的理论;而从组织形式来说,则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认知学科学术界的形成,起标志就是期刊《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的创办。此后,来自北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的超过60所大学开始了认知科学的研究,还有很多的大学设立了认知科学的课程。
  1. 历史
  2. 方法
  3. 表示和计算
  4. 理论方法
    1. 形式逻辑
    2. 规则
    3. 概念
    4. 类比
    5. 影像
    6. 连接主义
    7. 理论神经科学
  5. 与哲学相关
    1. 哲学应用
    2. 对认知科学的批评
    3. 认知科学中的哲学话题

  1. 历史
    至少从古希腊时代起,人类就尝试去理解思维和它的相关操作,例如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试图解释人类知识的本质。关于思维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从属于哲学的领域,直至十九世纪产生了实验心理学 -- Wilhelm Wundt和他的学生开创了实验室方法,使得对精神操作过程的研究更加系统化。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实验心理学开始被行为主义所主导,而行为主义事实上否认了思维的存在。行为主义者认为,例如J. B. Watson所言,心理学应当仅仅研究可观测的刺激和可观测的应激行为之间的联系,而对于意识和精神表示的言论被视为不是严肃的科学讨论,特别是在北美洲,行为主义对心理科学的统治延续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直到1956年前后,学术界的大环境有了戏剧性的变化。George Miller从大量的研究中总结得出人类的思考能力是有限的,例如,人类的短期记忆能力大概在7项左右。他还提出通过精神程序的编码和解码处理将信息记录为块或者精神表示能够克服这个限制。当时,原始的计算机才刚刚出现几年,但是诸如John McCarthy, Marvin Minsky, Allen Newell和Herbert Simon等先行者就开始建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基础。此外,Noam Chomsky否定了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是一种学来的习惯的猜想,代之以通过一组规则构成的精神语法来解释对(人类对)语言的理解。上述的六位思想家被认为是认知科学的奠基者。

。。。待续 。。。

没有评论: